略论高校的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质量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4-20浏览次数:335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以全新的思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对审计给予了超过以往的更多的关注。审计工作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因此改革审计管理体制,需要加强对内部审计管理体制的改进。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质量关系密切,国内外学者对此做过深入探讨,但许多研究是建立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估基础上的,对于高校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质量的特殊关系,目前尚未充分的研究。

一、高校内部审计特征及其内部控制质量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特征

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可用于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充分性、有效性,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与外部审计不同的是,内部审计有其自身的特征:审计的内容更侧重内部控制,服务的内向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较低,并且以可操作的建设性意见为主。

随着国家对内部审计的重视,教育部出台了《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全国各高校都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绝大多数高校制定了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高校内部审计与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既有相同点,也有着不同的特征。首先,审计机构从属分管校级。在高校的行政建制中,不同的校领导一般会分管一定的行政部门或二级学院。高校审计部门属于高校行政机构的一部分,学校校领导与审计部门之间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分管校领导可监管和指导审计部门的行政工作,审计部门在分管领导下开展工作。其次,高校审计工作范围相对较广。高校审计范围除了财务收支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修缮工程审计、基建工程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科研经费审计等常规审计,近年来渐渐地扩展到绩效审计、合同审计、内控审计、风险评估等新领域的审计内容,范围越来越广。再次,高校审计更具有群众性特征。相对于其他企事业单位,高校教职员工较多,审计工作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监督,高校的教职员工是高校审计活动的知情者和见证者,专业的审计工作需要所有相关员工的支持。

(二)高校内部控制质量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有相通之处,但也存在差异,内部控制涉及的概念更广,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高校内部控制是高校管理的重要手段,高校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两者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相互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具有监督的职能,审计监督必须以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依据,若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则会计信息容易失真,会提升内部审计的风险,不利于高校内部审计的顺利开展。只有高校具备了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资料的真实,并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高校内部审计具有评价的职能,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实施、改进的评价,完善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能够促进内部控制更加规范、有效。因此,高校管理层应结合高校内部审计独特的特征,加强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联系,针对高校自身的发展目标,构建科学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体系,提高管理水平。

二、当前高校内部审计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制约

高校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高校内部审计特征影响着高校内部控制的质量及其作用的发挥。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足制约内部控制质量

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本质特性,保障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履行其职责,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只有内审机构具有独立性,才能确保审计行为不受限制,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审计建议得到采纳。内部审计机构隶属的层次越高,其独立性越强,审计效果越好,内部控制质量也就越高。但是不少高校审计部门并非独立办公,往往与党委领导下纪检部门合署办公,更有甚者是与高校财务部门一起合署办公,审计人员往往承担着其他工作事项,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使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大大降低,极大地制约了内部控制质量。

(二)高校内部审计的复杂性制约内部控制质量

内部审计规模的大小是内部审计实力的最明显的外在衡量指标之一。内部审计的规模越大,其内部审计人员也就应当越多,专业能力也应当越强,内部审计方式越规范,审计管理更加严格,审计水平也应较高。但是高校内部审计范围很大,业务量不断增加,审计的金额也越来越大,而且审计人员数量和水平没有相应的增强,审计管理方式没有得到较大改观。不仅如此,高校内部审计一般以微观审计为主,缺乏宏观审计。目前,对于高校复杂多样的审计,许多高校缺少相关的审计管理措施,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高校内部控制质量。

(三)高校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制约内部控制质量

《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要求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当考虑组织的性质、规模、内部治理结构及相关规定,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是直接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一线人员,其基本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部门的业绩水平和执业能力。当前,高校的审计人员不少是会计专业的,而缺乏工程、管理、法律等其他专业,审计工作不够宏观,专业思维狭窄,思路单一,不利于开展综合性的审计工作。再者,由于缺乏单独的审计机构,高校审计人员的编制较少,而且审计人员身兼他职,不仅从事审计工作,还有从事纪检、监察、财务、管理等各项工作,从而使审计方案的制定、审计报告的质量都难以得到保证,深深影响到高校内部控制质量。

三、强化高校内部审计,提升高校内部控制质量

(一)独立设置内审机构,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任何一个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层次级别和组织地位越高,其独立性就越强,内部审计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越充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只有在组织、人事和经费等方面都具有独立性,审计工作的开展就越顺利,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也更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鉴于高校审计事务繁杂,各高校都应当单独设立审计机构,从而确保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发表审计意见时独立自主的进行,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扰与影响。

(二)拓展内部审计范围,更好地服务内部控制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工作重点已经从传统的发现问题型转向管理服务型,针对管理和控制的缺陷提出改进和完善措施,为高校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相对外部审计或其他审计人员比较,内部审计人员因为长期在高校内部工作,对组织的内部控制整体情况比较了解,比其他人员更具有评估高校风险的优势,在内部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高校管理咨询服务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部分。不仅如此,针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广和覆盖领域大的特点,高校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审计,制定相应的审计方法,实施不同的审计程序,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提升审计质量,更好地服务内部控制,进而改善内部控制质量。

(三)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有机结合

高素质的审计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有机结合的关键。现代审计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基础的审计会计知识,具有较高的业务素养,会使用审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还应该要有高尚的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在审计机构独立的基础上,根据高校内部审计不同类型审计的需要,配齐配强不同专业的审计人员。在此基础上,完善审计培训体制,改善审计后续教育制度,通过学习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最新法律法规等各种相关知识,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提高审计人员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实战技能。审计人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仅要勤勉公正、客观尽职地从事审计工作,还要勇于探索,不断拓展审计领域,适应多方面的审计要求。


作者:姜金莲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